書籍: 朱敬一等著 經濟學,2012年,第七版,台北:華泰文化公司經銷
*大一時的作業解答*
第 4 章
4.1 如圖 A4.1,U2>U1>U0。
4.2 U(X1,X2)=C,C 為任意常數,表示無論消費量(X1,X2)是多少,這些人的效 用水準均不受影響。
4.3 不可能。在帶上取一點 A,由於邊際效用皆為正,A 右上方第一象限的點其效 用值均較高(如圖 A4.2),故 B 點不可能與 A 點有同一效用,與原先「A、B 無 異」之說法相矛盾。
4.4 如圖 A4.3,A 為最大滿足點,越往外圈(離 A 越遠)效用越低。
4.5 未必,例如在圖 A4.3BC 之間,無異曲線之斜率為負,但凹向原點;CD 與 EB 之間斜率為正。
4.6 若所得很高,構成如圖 A4.2 中 l 的預算線,則消費者會用部份所得購買 A 點的 組合,另外剩下一些餘款。消費者沒有必要定需將錢花光;花那麼多錢買包子 與香蕉吃會把自己吃到「撐死」。
4.7 U(X1,X2)=aX1+bX2,a、b 為二正常數,a/b 代表第一、二種商品之間的替 換比。
4.8 圖 A4.3 中,l 代表舊價格,m 代表新價格,替代效果為零,所得效果為 A→ B。消費改變完全由所得效果解釋。
4.9 當價格上升時,需求量的變動有兩種效果,其中替代效果為負,故替代效 果對應的需求量變動一定減少。由於價格上升使實質所得減少,若所得效果為 正,則所得效果對應的需求量變動一定為負。兩種負效果相加,使得需求曲線 的斜率為負。
4.10 如圖 A4.4 所示,預算線為 m,最適選擇不會在 Z(切點),而會在 Y,因為 Y 點 對應的無異曲線其效用較高。
4.11 若 互 補 組 合 為 a 單 位 x1 配 b 單 位 x2 , 則 效 用 函 數 為 U(x1,x2)=min b x a x1 2 , 。
4.12 3X1+5X2=l00。代入 X1=X2,得 X1=X2=12.5。
4.13 X2=20×30/25=24。
4.14 沒有影響。這也反映出序數效用分析的概念:效用值的絕對大小沒有重要 性。
4.15 (1)、(2)為互補,(3)、(4)為替代。
4.16 預算線為 45°線,無異曲線為等軸雙曲線,因此 x1與 x2必為對稱解。故其 值為 100/(2+2)=25。
4.17 不可能。P1X1+P2X2+…+PnXn=I 是預算限制,故當 I 增加時,若所有商品 消費均減少,則預算限制不可能成立。
4.18 此為完全替代偏好,故必然是因為 P1>P2,才會使他不消費 X1。
4.19 不可能,因為所得增加必然要「同時」增加互補商品的消費,故 X1 與 X2 均會增加。
(不好意思小宣傳一下我的繪圖 希望大家喜歡)
\
謝謝大家:))
ps
新的貼圖終於出來了
海苔貓繪圖作品\\
希望大家支持~~